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组织体系 新闻中心 文件资料 招募培训 专题活动 互动留言 青春风采
社会创新是公益的根本
 

发布日期:2013-12-18 14:59:46 【公益新闻】 浏览次数:1569 作者:admin

  创新是公益界的责任

  公益的目标,不是要把我们自己作为一个对象放大,呼吁怎么关注公益,怎么给我们开放更多的空间,怎么给我们更多的捐款,甚至我们的草根组织在给基金会打分。但这是不够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为社会创造价值。如果我们只是在分配领域里切蛋糕,只是在向政府要权、向企业要钱,然后去给弱势群体撒钱,我们就不是一个价值创造者。我们甚至没有资格谈跨界。这让我想起2010年上海新公益嘉年华讨论关于公益如何跨界的话题时,一位资深企业家媒体人深深刺激了NGO的一句话:“你们谈什么跨界?你们有界吗?”

  企业CSR和公益项目对接,就是跨界吗?不是。政府采购社会组织服务是跨界吗?不是。就好比一个乞丐,你在大街上要钱,有钱人给你钱了,那你跨界了吗?当然没有。跨界是平等的,不是这样仰视着别人、乞求别人给予的。

  那么,我们公益界站在一个真正第三部门的角度,去替社会承担、替政府负担、替企业分担,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创新,靠的是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和资源,靠的是模式的创新,用这个模式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地解决问题。这个模式你提出来了,这个架构你搭起来了,然后政策跟着你走,企业的钱跟着你走,这才叫了不起,你就是一个社会创新的推动者,就是一个社会价值的创造者,你就具有了和企业、政府平等对话的资格,你才算是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整合了资源、参与了社会进程、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和公民社会建设。这就叫Social impact(推动社会变革),或者是Change maker(给社会带来改变的人)。

  公民社会就是这样推动的,虽然喊话也是必要的;我们在争取权利和倡导理念的时候,要有超越自身利益的高度,寻找共赢的途径,而不是成为一个新的利益集团,企图向更大的利益集团分一杯羹。当我们用抱怨矮化了自己的同时,我们的处境只能是更加边缘化。虽然我们获得了更多的入场券,比如说不用挂靠就可以注册,但是我们却有可能遇到更多的“玻璃门”。

  公民是什么?公民是担当。我们拿什么担当?我们应该拿能力、拿自己创造的价值去担当,真正成为一个社会创新的推动者和参与者,并且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创新的过程当中来,这就是公民社会。如果我们动员企业家都做社会价值投资,如果每一个企业家的投资都考虑到,不投那些会给社会带来长远损害的项目,我们就不会有PM2.5的问题;如果大家都考虑到不要用制造新的问题来解决旧问题的话,我们的投资就是在向着更加公平、更加有效的社会方向贡献着创新力量,让每一个企业家都为社会更公平、更和谐、更可持续地发展作贡献,这样你就相当于在参政议政了。

  再比如,很多贫困地区有很好的农产品,但就是没有市场,或者没有人才帮助他们发展好的农业和生态项目。如果你用你的资金和人力去解决这个问题,你离开后他们仍然可以独立发展,这就是真正的行善,是一种引路式的行善。

  慈善是因为政府失灵和企业失灵而出现的,但是简单的捐款捐到什么时候才能把贫困和不公解决掉呢?捐到什么时候才可以把这些两极分化的社会问题解决呢?所以后来大家说慈善其实也失灵了。因为这是一个机制问题,所以,真正的建设性就是社会创新,创新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存在的价值。

  真正的公益一定要以人为本

  创新是一种价值创造,它是智力密集、智慧密集的活动,还需要一种胸怀。你要比政府还悲天悯人,因为政府它必须自上而下、一刀切地去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和宪法赋予它的权利,法律法规之下很难完全体现人情温度。

  企业更不是为人情而生,企业天生是为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存在的。那么,谁是最以人为本的呢?是公益组织、基金会,他们就是以人为本的最后守卫者。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股向善的力量,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激活它?所以我说,真正的公益一定要以人为本,要尊重人的尊严,要培养人的能力,要让人能够得到全面发展。我们友成基金会有三大新公益理念,第一个是精神扶贫和物质扶贫并举,第二个是天人合一的理念用于发展和减贫;第三个就叫爱心接力、授人以渔。

  什么叫爱?想一想你对自己的孩子的爱,就知道该如何去做公益了。你不会直接给予他,那不是爱。那种简单的给予是施舍式的,严格来说,本质上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爱,不是为了对方。如果我们以爱为本的话,我们就会让受助者有尊严地成长,帮助他实现自立自强。如果我们对社会充满责任和大爱,我们就会做一切努力创造一种健康的社会生态,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上,让所有参与者的能量被互相激活,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在这个过程中,闲置的资源被利用了,分散的力量被聚合了,所有人的利益都以几何数量放大无数,形成裂变。 当我们为了共同的未来而创造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真正跨界合作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的改变就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因此,需要我们对大众、投资者、企业家、公益组织和政府进行教育和引导,通过媒体来放大这种理念,最终形成一种社会氛围。

  曾经有外国人对我说,听说你们中国的公益界很不怎么样,很腐败。看来,我们公益组织经常被置于媒体的审判席上。这样下去,新生的社会公益慈善之路只会越走越窄,也会非常狼狈,会沦落为被攻击和被嘲笑的对象。其实我们的公益界,特别是非公募基金会,有很多好的东西可以挖掘,因为,非公募基金会的天然使命就是社会创新,去真正解决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进行所谓“散财”式的第三次分配。在中国的社会管理中,与政府、企业和公募基金会相比,非公募基金会具有更加独立判断与行动的空间,它的独立性和中立性,不仅是一种自由,更是一种责任—非公募基金会承担着社会部门研发的职责。

  我希望媒体报道公益的时候,要有新的理念和视角,有更高的品味,不要只关注谁捐了多少款,或者只是在透明度、去行政化这些老的话题上做文章,应真正把公益和社会创新连在一起,和我们改革、和未来的发展、和中国在世界上这样一个大国的地位连在一起,这个才是最大的公益,这才是我们这些人做公益的根本目标和责任。

第  1  2 


来源:慈讯网

吕梁志愿服务网
Copyright @ 吕梁志愿者 All Right Reserved.
晋ICP备09006000号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