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组织体系 新闻中心 文件资料 招募培训 专题活动 互动留言 青春风采
特殊儿童群体该如何关注
 

发布日期:2013-03-20 08:32:25 【公益新闻】 浏览次数:2704 作者:admin

    孩子们的衣服,包括袁厉害自己的衣服大都是热心人捐的,但她有时候还是会省出一些钱来给孩子们买点新衣服。

    “这是我给大哑巴买的,你看挺好的吧。”她说她自己都没给自己买过新衣服,她一件衣服能穿好几年。

    她还惦记着给另一个孩子袁园买打底裤,尽管孩子已经被送到了开封市社会福利院,就因为“她爱穿”,“我不吃不喝也得给她买”。

    这个没读过几天书的女人不太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她跟孩子们说的最多的就是“你们要好好的,别跟别人打架,咱家穷,惹不起事”。不过好在上学不用怎么花钱,她把适龄的孩子都送到了学校,自己承担每个孩子每个月100元钱左右的午餐费。

    在收养期间,袁厉害做得比较多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带孩子去做手术。“每个孩子来的时候都有病,豁子、白化病啥的都有”。

    尽管唇腭裂手术是免费的,但每次外出坐车、吃饭等费用还是让袁厉害觉得为难。因为领孩子去的次数太多,她已经跟各个医院的医生混熟了,“开封医院、郑州二院、焦作慈善医院、省中心医院、省人民医院的,都认识我。”有的医生看她和孩子可怜,有时还会给她捐点钱。

    20多年来,袁厉害就是这样带大了她所收养的孩子。有的孩子被扔在她家门口时,脐带还未剪断。

    这个并不具备收养条件的普通人曾收养过100多个孩子,即使是出事以后,面对质疑,她仍然没有改变之前的想法,“要是有穷孩子,孤儿,我还会管”。    

    孩子们需要什么

    那场大火以后,11个孩子被接到开封市福利院。福利院为孩子们专门安排了房间和照看的阿姨,白天晚上都会有人陪着他们。因为怕孩子们有心理阴影,院里还安排了专业的社工为孩子进行心理辅导。

    但孩子们需要什么?

    在开封市社会福利院院长王永喜看来,不管是袁厉害那些孩子,还是孤儿院的其他孩子,他们需要的都是一个真正的家庭,所以对福利院的孩子来说,被送养是最好的命运。

    曾经被袁厉害收养的孩子袁园,有时候也会表现出对家的渴望,只是她说的家就是妈妈袁厉害的家。她说那里有熟悉的朋友,有疼她的妈妈。尽管福利院的条件比家里好很多,她还是觉得家好。

    在被送到福利院的第二天,袁园和其他孩子就被安排就近入学。平常的时候,她像其他孩子一样学习、玩耍,像个小姐姐一样管着另外几个小伙伴。只有在被问及妈妈的时候,她才会显得有些不一样。

    “俺妈会来看我们,这个星期没来,她在家里忙着呢。”问到她想不想妈妈的时候,她说。

    三八节的前一天,她还惦记着袁厉害。“明天是三八,给俺妈打个电话。”

    出事以后,袁厉害定期都会去一次福利院看孩子,但每次待的时间都不是太长。“怕待的时间长了,小孩光想家。”她说,每次走的时候,袁园都会拉着她的手哭。

    在福利院的时间长了,孩子们跟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也熟悉起来,每天放学,几个孩子总会拉着阿姨,给他们念课文,或者问他们一些不会的题。

    只是,在孩子们的心里,阿姨和妈妈仍然是两个概念。“有的孩子叫着叫着妈,回头看到护工,赶紧叫姨,很多时候都叫错了。”袁厉害说。

    “如果袁厉害不收养那么多,可能对孩子来说就很好了。”王永喜说。

    这种观点同样出现在两会上,李立国表示,要积极推动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公民收养。

    但是,现实情况是,能够被正常家庭收养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却并不容易,“那些被遗弃的孩子都有毛病,人家收养都愿意要健康的、漂亮的,很少有人愿意领养残疾的。”一位在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说。

    “福利院的孩子大多是被外国家庭领养的。”王永喜说。

    谁能帮助特殊儿童群体

    对于被收养在民间的这部分特殊儿童群体或者未被收养的流浪儿童,除了民政部门理所应该的关注之外,还有谁能为他们提供帮助?

    “我们也给他们提供过一些服务。”团兰考县委负责全县青少年人工作,袁厉害收养的那些特殊儿童无疑也是他们的服务对象。

    团县委曾经组织过志愿者到孩子们所就读的特殊学校上课,陪孩子聊天儿玩耍,进行作业辅导,也曾在过年过节时到袁厉害家给孩子们送过慰问品。但帮扶似乎仅限于此,对于只有几个工作人员的团县委来说,建立什么帮扶的长效机制是他们以前并未考虑过的事情。

    直到火灾发生之后,这个话题被摆在了团县委班子的会议上,“我们也讨论过该建立一个长效的关注机制。”团兰考县委一位干部说。

    在兰考,团县委也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志愿者队伍。但团县委一位干部坦言,他们的志愿服务工作还有待提高,对于未成年人和特殊儿童群体的帮扶救助方面,还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  1  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吕梁志愿服务网
Copyright @ 吕梁志愿者 All Right Reserved.
晋ICP备09006000号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