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组织体系 新闻中心 文件资料 招募培训 专题活动 互动留言 青春风采
《新闻联播》留守儿童一幕看哭观众
 

发布日期:2013-02-07 14:23:41 【公益新闻】 浏览次数:2657 作者:admin

  这个留守家庭很特殊

  没带一件新衣服,甚至没给孩子们买颗糖,田学美说,她和丈夫就这样匆匆忙忙地回家了。

  两口子外出务工,养活家中4个儿女,相对一般的留守儿童家庭,他们不回家的原因,则显得更加无奈。

  重组家庭4个儿女要养

  “我们家4个孩子,3个女儿,1个儿子,全部被留在了老家。”2001年,田学美的第一任丈夫因病离世,留下了不满4岁的两个女儿。次年,她与王元平经人介绍结婚,此后生下了一儿一女,小敏和王杰。

  早在2008年,为了供养孩子们长大,一直在家务农的王元平就跟着同村的老乡们去了上海打工。当年春节,小儿子王杰出生,田学美因难产差点没能挺过来,王元平回家了。

  “当时我就想,一家人要完完整整在一起,外面再能挣钱,那也不是家。”但王元平的想法很快被改变,家里4个孩子需要供养,每月的开销,不是他在老家务工所能承担的。

  4个孩子分开寄养

  2009年8月,王元平带着体弱的田学美和小儿子一起到上海打工,但外面的生活远比想象的艰难。半年后,王元平托人把儿子从上海带回老家,此后,4个孩子两人一组,分别跟着爷爷奶奶和外婆居住。打那以后,王元平和田学美就跟着同就同乡辗转各大工地挣钱,再没回过家。

  每半月通一次电话

  “2009年离家时,我大女儿才10岁,我怎么会不想回家。”田学美记得,离家时,从上海到开县的路程坐大巴车得走48小时,路费是250元,这几年虽然没回家,但她从同乡口中知道,现在回家坐大巴车只需不到24小时,但路费由此前的250元涨成了650元。

  回家还是省出路费?两口子3年来一直选择了后者。每半个月打一次电话,是她和4个儿女的约定,但每次通话时间,田学美都会小心翼翼地控制在5分钟内,“不敢说太久,一说久了孩子们就会问我啥时候回来,一问我们就都会哭。”

  过年,田学美辛酸的亲情账

  过年回家,是田学美觉得最亏欠孩子的一笔亲情账。

  “我们每月扣除1100元的房租和生活费,再准时邮寄1000元钱回家后,还能剩余几百块。”田学美说,丈夫偶尔会窜个工地加加班,算是找点外快。今年,两口子一共攒了3300元,本打算全部寄回家给孩子和老人,但这次回家路费就得全部花光。但田学美说不后悔,因为除了过年回家,她没有别的办法能去补偿内心对儿女们的亏欠。

  养活4个娃娃 3年不回家有苦衷

  开县月霞村,一家人高兴团聚(左一是二女儿、左二大女儿)。

  28岁的李芸是开县上桥中心小学三年级1班的班主任,班里29名学生,留守孩子就有24名。孩子们的父母,主要在上海、广东、福建等沿海城市打工。田学美的小女儿8岁的王小敏就是24名孩子中的一员。

  说到父母孩子抹眼泪

  “留守儿童比同龄的孩子们更成熟,小敏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个孤独的孩子,但她很懂事。”李芸说,有天早上小敏没来上学,“我就跑到她家去,她奶奶不知道她逃学,她说已经请假了。”

  李芸说,自己当时觉得很惊讶,后来才知道,因为小敏的奶奶不识字,没法辅导学习,小敏没有完成作业,所以才不敢来学校。“没有父母可以依靠,孩子很孤单。”后来得知中央电视台要来给孩子们录制视频,于是她立马想到了小敏,孩子在电脑上一看到妈妈就失控大哭,这样的反应让一旁的李芸也哭了。

  李芸回忆,有次她在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时,谈到“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看到班里那些留守孩子都在悄悄地抹眼泪,每次谈及父母这样的话题,在我们这样的学校总会显得很沉重。”

  不过今年,上桥中心小学三年级1班24名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回到了家中,李芸说,这是她从教6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圆满春节。

  七成学生是留守儿童

  重庆开县上桥中心小学校长陈宝福告诉重庆晨报记者,上桥中心小学一共有172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128名,占74%以上。

  “这些留守儿童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如设立专门的视频聊天室,关爱留守儿童。”陈校长说,但孩子们每次和父母视频聊天,都是抹着眼泪结束,“我们很清楚,物质条件再充裕,也无法填充骨肉分离留下的情感空白。” (本版图/重庆晨报首席记者 高科 摄 文/重庆晨报首席记者 王珊 实习生 黄笛森)

第  1  2 


来源:重庆晨报

吕梁志愿服务网
Copyright @ 吕梁志愿者 All Right Reserved.
晋ICP备09006000号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