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4日,由朱镕基同志发起设立的实事助学基金会项目启动暨签约仪式在湖南省吉首市举行。该基金会由朱镕基同志捐赠其全部著书版税设立,原始基金为2000万元,在民政部登记,以扶贫济困、助学育人为宗旨。
作为原国家领导人参与慈善事业的制度化尝试,实事助学基金会的成立意味着中国现代慈善将进入崭新的阶段。过去,党和国家领导人退休后从事慈善工作的情况并不少见,如邓小平同志曾亲自担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名誉主席;江泽民、李鹏、胡锦涛等都曾有公开捐赠大量资金用于公益事业的记录。
但领导人自己出资成立非公募基金会,用组织化的模式从事慈善事业的情况则寥寥可数,仅有李岚清同志2005年捐资创办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一例。实事助学基金会作为原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资建立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的首个样本,意义不亚于年初取消慈善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和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等。
原国家领导人创办基金会符合当前世界的主流趋势。在英美等国,国家领导人在卸任之后创立慈善组织来专门从事慈善工作,在近年来已经形成常态:在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就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基金会,布莱尔甚至创办了托尼·布莱尔信仰基金会等三家慈善机构。
而在美国,从卡特开始的历届卸任总统均拥有自己的慈善机构,克林顿和小布什甚至联手成立了克林顿-布什海地基金。克林顿堪称是美国总统从事慈善工作的代表:他在2001年离开白宫后马上成立了克林顿基金会。到2012年末,该基金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的捐赠承诺已突破了百亿美元的规模。
原国家领导人创立慈善机构,能有效的推动行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提升国家软实力。对领导人来说,离开政治舞台后他们需要有自己的活动空间来发挥其价值,慈善事业便是一个有效的渠道。
对慈善行业来说,领导人参与慈善不仅能够扩大慈善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重要影响力,吸纳更多的资金投入,更深层意义上还能够凭借其不可替代的影响力推动慈善行业政策的出台和优化,从而系统性的解决慈善发展的核心问题。从国际交流层面来讲,领导人可组织大型跨国慈善活动,通过民间慈善交流直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实事助学基金会成立意义重大,但其中略有遗憾,即基金会没能以朱镕基同志本人来命名。在观察欧美政治家所成立的慈善组织时,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组织大多是以创始人的名字来命名。这一做法为组织的宣传推广和对外联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组织从成立之初就有了鲜明的形象。未来我国退休领导人所成立的慈善组织可以仿效这一做法,让自己的组织赢得更高的社会关注度和国际声誉,为日后吸纳捐赠和开展各项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成立实事助学基金会是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尝试,为今后我国退休领导人的公益之路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也为我国慈善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了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