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吕梁市离石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梁永利,今天参加了儿童服务站国际不打小孩日活动,活动结束之后,负责人问我们参加完之后感觉有什么意义。我的第一反应是针对内容和形式来说,确实他和我之前的工作差不多,我就说没什么太大的感触。但后来我在等公交就想起来第一次接触小学生应该是大一大二的时候同学带我去做晚辅老师的兼职,我们那会就是仅负责批改作业,在一个小集体里面,总有特别活泼的,作业写的快的,聪明的小孩;也总有一个小孩他的作业写的很慢,内向,不敢说话,会耽误小集体的进度,被留下晚回家。
我记忆很深刻,写作业慢的,他往往会收到一些在我看来不太好的声音,快点啊,慢死啦,别人都写完了你咋还磨磨唧唧,要不就是会有棍棒教育。起码在现阶段,他就变得越来越不敢说话,我感受到的是他上这节辅导课的时候他是非常难受的,可能写的慢了回家还要继续被父母说,下次再不写完就打你。
暑假做晚辅老师也差不多有相似的经历,我总是会在一个一个班的孩子里面找到超级活泼聪明,作业写的又快有多字也好看的孩子;但一定不会缺一个作业完成不是那么好的,环境会很大程度影响人的性格。
但是教正课的老师他们往往面对的是四五十号学生,他是没有办法也没有精力去对这些不敢说话,表达的学生进行过多的激励,他们也很少能关注这部分学生,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有了这些经历,我开始考教师资格证,确实也考到了。我也没有选择去教正课,当时的机构就很吸引我,他基本上就是和小朋友玩,讲一些科学小知识,玩和玩是不一样的,四五十号人一起玩,它就变成了一种上课,关注点又变成了我讲玩这个东西以后,学生们能不能按步骤完成好,他又成了一种有目的的教授;而且一个班总有一些调皮捣蛋的,需要去维持课堂秩序,关注孩子们的安全,有没有跑出教室……很多问题,并没有时间去关注个别表现力不强孩子。
我说的志愿者活动和我之前的工作很像,确实,单说流程来讲是没啥,之前的工作就是上课,完成任务,拍美篇宣传。但他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他没有特别强的教学目标,我的目的就是这一个下午,和这些孩子玩一个下午。甚至我可以只关注其中几个孩子就像这次,坐在我旁边的那几个面对老师的提问,面对当众发言,他们是很畏惧的,不敢讲话,也讲不出话,刚开始就是靠老师说,然后他们去点头摇头的附和。到后来他可以自己跑去和老师说他想要去做什么,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去找新的小伙伴去搭积木,大大方方展示自己的作品。
我觉得关注引导一些不敢表达的孩子,干举手,大声讲出自己的观点这也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