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蝉鸣的消逝,在吕梁市离石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暑期实践也渐入尾声。这段时间我受益匪浅,但更多的是耗尽口舌却只劝募成功2人的失落感。
我使用线上和线下两种的劝募方式。我的好友在体育场的小巷里摆摊买冰粉,利用体育场的人流量和小摊的客流量,在做生意的同事对顾客进行劝募。有些顾客愿意驻足听取片刻的故事,他们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同情却无能为力,听完之后便离去。而有些顾客却是漠视离开。来来往往的路过的人愿意驻足的也是寥寥无几。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件事,在体育场有个中年妇女带着她的孩子买冰粉,耐心地听我将基金会的状况和爱在吕梁的项目讲完,她无可奈何的表达了她为什么不愿意捐助:疫情当下,赚钱已经很不容易了,抚养一个子女尚有压力,更何况还有老人需要赡养,虽然留守儿童固然可怜,但是她的经济情况只要求她可以“独善其身”而非“达济天下”。
另一件是我在朋友圈发布了劝募的消息,大家仅仅是点赞,其实真正看完的少之又少,我问了我的好友,为什么不愿意捐助,她说了和那个女人类似的话,但略显刻薄与自私。她说“我只是个暑假没有连生活费都没有的大学生,我也想要有人捐赠我”。
梁秋实说过“心里的火永远不要灭,哪怕别人只能看到烟。”通过两个事情看来,其实并非人们没有善心,确实是因为各种客观因素致使他们不愿意去做这件善事。私以为,只要善意存心底便足够了。
我也在反思劝募过程中的语言组织是否不够动人不够真实,如何可以更好地将一个陌生人代入一个共情的状态,如何攻坚已经有所动摇的捐助者。如果下次还会选择劝募,我是否可以做的更好?
答案是肯定的!
衷心祝愿
吕梁市离石区青年志愿者协会
和【爱在吕梁】的募捐项目
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