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北京西站的北广场马上和负责老师谈论起下午工作安排
朱迪穿戴好志愿者服装,准备上岗
心细的朱迪,怕小朋友上电梯摔倒,一直用身体挡住小朋友
牵着小朋友去候车室
站在北广场不时的有旅客前来向她咨询乘车的事宜
朱迪帮着两位来自湖南的大妈拿行李
除了和普通志愿者一样在爱心通道为老人孩子服务外,还要穿梭于南北广场
协调其他志愿者的行动
朱迪拉着小车准备迎接新的乘客
本报记者牛宏超深入走基层,和志愿者一起送旅客上车
下午5点半准备上夜班的志愿者开始点名了
朱迪,女,21岁,是北京城市学院一名普通的大三学生,她的另一个身份是铁路志愿者下午班的负责人。今年是朱迪第二次当春运志愿者,去年的冬天她就在北京 西站服务了七天。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对从北京回山西老家的大爷大妈,她帮助老两口拿行李做引导,并把他们送上车,临走时,老大爷拉着朱迪的手,脱帽向她鞠躬 道,“谢谢你,北京志愿者!”这份经历让她对志愿者的称谓有了新的认识,也坚定了她今年继续进行志愿者服务的决心。
今年的志愿工作有十四天,下午班服务时间是从一点到五点半。由于是负责人,朱迪总会比其他同学早到半个小时,与上午班交接、点名并分发雷锋牌。她告诉 记者,去年志愿者主要是在候车室内进行服务,今年由于铁道部实行了实名制售票,志愿者们必须站在寒风凛冽的南北广场外,帮助引导旅客进入候车室,工作难度 和工作量相对都增加了不少。而朱迪除了和普通志愿者一样在爱心通道为老人孩子服务外,还要穿梭于南北广场协调其他志愿者的行动。有时候,南北广场一趟折返 就需要三十四分钟,朱迪说1月8日第一天服务时她累得腿都站不住了,不过现在,她已然适应了这样的劳累。
朱迪的父母都非常支持她当志愿者,认为这能锻炼孩子的意志,提高能力。而朱迪更愿意将它看作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丰富和对北京团市委“志愿北京、春风行动”号召的响应,因为有了志愿者,北京温暖如沐春风。(本报记者牛宏超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