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组织体系 新闻中心 文件资料 招募培训 专题活动 互动留言 青春风采
壹基金儿童服务站|用画笔勾勒色彩,用文字传递牵挂
 

发布日期:2020-02-20 20:05:52 【活动通知】 浏览次数:662 作者:gym

壹基金儿童服务站“我向往的疫后生活”联合活动方案
 
活动背景
2020年1月底至今,为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国各地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控制疫情,避免线下聚集,儿童服务站项目为确保儿童安全,也及时做出停站调整,让孩子们居家防疫,参与线上活动。比起往年,孩子们被“困”在家的时间更多,不一样的生活节奏为孩子带来了不一样的感知。我们需要倾听ta们的声音,那么就让我们一起问孩子们一句:疫情结束后你想做什么?
 
二、活动主题
我向往的疫后生活
 
三、活动目标
本次联合活动期待实现以下目标:
·通过活动倾听孩子的心声,为孩子提供表达的机会;
·摸底孩子们疫情期间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为后续的站点服务和工作提供参考;
·通过全国统一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儿童议题的认知、关注与支持。
 
四、活动形式
此次活动希望通过主题画作访谈小视频手写小故事等形式,让孩子表达“疫情结束后你想做什么?”。
活动形式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形式:
1. 主题画作:画出疫情结束后你想做的事情和想象中的场景
2. 访谈小视频:对着镜头,说说你在家隔离期间的感受,以及疫情结束后你想做的事情,或者借视频向不能见面的人表达想念
3. 手写小故事:写下你在家隔离期间的感受,以及疫情结束后你想做的事情
 
五、活动时间
活动日期:20202月14日-21
各站点需在2月21日前完成活动执行、线上传播和素材提交。
 
六、活动对象
儿童服务站的孩子
 
七、活动开展
站点儿童参与活动的动作比较简单,包括但不限于主题画作、访谈小视频、手写小故事等形式,但需注意提问时的沟通技巧,以下是一些供参考的沟通技巧。
(一)提问——做话题铺垫,对问题进行过渡
由于只能与孩子或家长线上沟通,各站点号召孩子参与活动,多数是在微信群里发布活动消息。“站点工作人员——家长——儿童”的沟通路径下,应注意对家长进行沟通技巧的指引。
1. 直接切入话题问“疫情结束后你想做什么”,受访儿童可能不能很快进入状态。想要获得更丰富的答案和反馈,可能要考虑深度沟通。例如,开始提问前有一个小小的仪式,比如家长和孩子一起坐到桌前,分着吃一个水果,表示即将开始两人间的对话,同时将气氛放松;或与孩子一同洗碗/做家务,创造平等的对话场景;首先问孩子“你这两天怎么样?”“你觉得今年过年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啊”,打开话匣子以后再抛出“疫情结束后你想做什么”这个问题。
2. 对于表达意愿较强的孩子,也可以较快切入主,例如对孩子说“你老是说想出去想出去,那你跟我说说疫情过去以后你想去做什么吧”。此处注意避免用不耐烦的、挑衅的语气与孩子沟通。
各站点也可根据不同家庭的情况给出不同的建议,或者在获得家长的允许后直接亲自与孩子沟通。
 
(二)记录答案——访谈视频拍摄
完成铺垫后,孩子和家长可以选择用视频记录下问题的答案。
1. 拍摄视角和时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1)第二人称视角,边问边拍
一位家长拍孩子并提问,镜头中只出现孩子。
(2)第三人称视角,边问边拍,
一位家长提问,另一位家长拍摄。可考虑在远处拍摄,更有家庭日常感。
(3)孩子自拍
对于表达欲强的孩子,可以让孩子组织好语言后面对镜头聊天。
 
2. 拍摄注意事项
(1)让孩子保持自然的状态,动作和语言尽力保持真实、不做作。
(2)不对答案做限制,不刻意拔高答案的立意。孩子想做的事情可以很日常、很细小,也可以不着边际,不要拒绝这些答案。
(3)提交原视频,不加滤镜和背景音乐。
(4)尽量选择光线合适的场景拍摄,避免背光、过亮或过暗。
(5)避免单穿过于暴露或贴身的衣服。
 
(三)记录答案——主题画作和日记
孩子可以选择用绘画或日记等形式表达疫情之后想做的事情。完成后,家长翻拍纸质档+孩子单人照,发送给站点工作人员。
(1)每个孩子提交两张照片:画作/日记画面+能体现孩子情绪的单人照。
·画作/日记画面翻拍时注意平铺,不需要孩子手举画作拍照;避免出现手机的阴影,尽量曝光正确。
·孩子单人照不需手举画作/日记,对着镜头表达一个在家的情绪即可。
(2)不对答案的内容做限制,不刻意拔高立意。画面不一定要与疫情联系起来,可以是私人化、生活化的。毕竟疫情只是个背景。
 


来源:吕梁志愿者

吕梁志愿服务网
Copyright @ 吕梁志愿者 All Right Reserved.
晋ICP备09006000号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