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梵高的项目负责人王媛接受文莉公益行栏目的采访并在吕梁广播电视台生活前沿栏目播报。让我们一起看看精彩内容吧。
Q:从字面上看梵高是一个荷兰的画家,怎么来理解小城的梵高?
A:我们小城的梵高是针对特殊儿童开展的艺术疗愈的课程,艺术疗愈目前在我们国际上或者是我们一线二线的大城市还是比较流行的高端的治疗方式,但是,在我们这样的三线城市很多人没有听说过,人们没有听说过并不意味着不存在或者说我们的孩子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后来,我们引进了小城梵高的项目,希望我们吕梁三线城市的特殊孩子们也可以受到专业的教育,发挥他们比较容易专注的这样一个特点。在艺术方面有所成就。
Q:在这个项目中您有哪些具体的扶治项目吗?
A:具体的话,目前我们小城的梵高是开了四门课,美术、手工,现在,我们把美术和手工融为一体了,分为美工一、美工二。这样以便有利于可能有的孩子程度好一点,有的刚刚开始接触,这样分开的话对于孩子们更有针对性。我们尽可能地会把一些优质的服务给到他们。然后还有非洲鼓和舞蹈课。
Q:这个项目运行起来在创建初期经历过哪些难忘的事?
A:创建初期,我还是很震撼的,我受到北京天真者协会的影响,我就想在吕梁也开设这样的一个机构。因为我本人也是学艺术的。开始以后我发现招不了很多孩子,而且来的孩子都是年龄很小。当时我们在田家会康复中心做的,因为那样比较省事,他们那里有患者,也有这方面的需求,需求也很大。所以当时就在那边做了。当时我也没有想到需求会那么大,因为艺术课人越少越好,其实还是需要一个相对宽松安静的环境的。但是在那边我没有办法控制教室里面孩子们的数量,每节课我说最多不能超过二十个孩子,事实上每次就会有20 30,就是教室挤的满满当当的,后来天气就越来越热了,教室里面挤的喘气都有些困难。
Q:这些项目开展起来以后您觉得效果怎么样对孩子们?
A:效果就很明显了,因为我们可以控制班上的孩子的数量这是很重要的。你控制了数量那质量就可以上来了。自闭症孩子从刚开始来坐那一动不动,到后来他可以跟你有一些互动,虽然他方式不是很恰当,还有一些可以自己拿笔去画一画了。非洲鼓的话他们也很喜欢因为也很新鲜。现在也比较流行,我们非洲鼓的老师也是从一开始17年4月2日开始,到现在都一直跟着老师,然后舞蹈课也是这样的,尤其是唐氏综合症的孩子们,他们对舞蹈就很敏感,有时候状态好的时候可以基本上和老师同步。
Q:您在整个团队的创建过程中,您的收获有哪些?
A:我从08年开始做志愿者的,作为一名志愿者来说的话,这种专门专注做特殊儿童的项目我是第一次,因为之前也就是参与而已 自己发起这个项目以后确实是很震撼的。仅仅是一个长期的救助,你会见到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人,面对各种困难,而且我们作为一个公益机构也必须免费为他们提供服务,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对于我个人来说的话,收获就是遇事特别淡定,就是说没有什么更糟的了。我也是一个妈妈,当我看到那些家长的孩子有的病的很严重,他们也从来不放弃,就是有时候下雪下雨,我们就想一想今天是不是别上了,但是那些家长们不会放弃,家长跟我们讲:“只要你们开门,下刀子我们也会去。
Q: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执行这个项目,您有哪些规划和打算?
A:现在我还是希望多招一些大龄的孩子,这样的话可以开一些职业素养课,比如说像我们吕梁当地有特色的一些剪纸、编织手工,做的一些小布偶之类的。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是有意义的。他们也容易能做到,然后还有一些西点课。
Q:这个是不是想把他们往职业化方向发展?
A:对,这个也是我们项目的最终目的,因为我们特殊儿童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在其他地方可能是比别的孩子弱一点,但是他们的专注力是非常强的。他们很容易专注到某一个点上去。有这样一个特点的话,艺术里面比较敏感。鉴于这样的特点就可以给他们开设这样的课程。他们经过一定的培训就有可能走向职业化的道路,他们也可以有个自力更生的方式。
Q:作为项目的负责人,您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A:最大的感悟就是教育这个事是一个长期的事情,就是不管是我们对正常的儿童还是对特殊儿童,一定要对他们的教育持之以恒。这是一方面,还有一个就是你的心态决定一切。就像我们小城梵高项目里面的一些家长也是这样的,刚开始的时候非常理解他们,很难走出来,家长的压力特别大。很容易激动,暴躁,甚至有时候为了孩子拳打脚踢,慢慢在一起了,家长、老师们也互相开导。再加上社会上人们对待他们也会越来越宽容,大家也会互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