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 页 组织体系 新闻中心 文件资料 招募培训 专题活动 互动留言 青春风采
一天被掏两次耳朵、梳两次头…… 这个春节,井喷的爱心又去折腾老人了
 

发布日期:2017-02-20 16:05:30 【随笔心情】 浏览次数:1017 作者:admin

 

“我今天已经被掏了两次耳朵、梳了两次头……”住在重庆市大渡口区一家养老院的王婆婆已年逾古稀,住敬老院也已3年多了,“今年春节还好点,前年重阳节我一天要被梳四五次头,洗好几次脚,一拨人待一段时间,照几张照片后就走了。”

王婆婆反应的问题并不是孤例,工人日报记者走访了重庆大渡口、渝中区多个敬老院和老年公寓发现,春节期间大量爱心人士去给老人洗脚、梳头,而年迈的老年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心脏受不了。”

有养老院负责人坦言,春节、重阳节和儿童节是爱心人士扎堆的三大节日。“去年儿童节,我母亲头都被梳疼了,现在她看到献爱心的都躲。”王婆婆的女儿冉女士说。除此之外,开学之前也是“献爱心”扎堆时间。

“平时没有人来看望,过节突然都来了,不少老人喜欢清静,这么多人来了身体承受不住。其实,老人很盼望平时有人来,而不是过节扎堆。”这名负责人说。

针对这样的情况,重庆部分敬老院或老年公寓已经对献爱心活动设置门槛,如必须提前预约、人数不能过多、活动只限上午开展等。

重庆社科院陈平表示,爱心人士利用节假日去看望老人,心意可以理解,但“一阵风”的方式并不恰当。“可以将活动‘均分’到平时,也不能只停留在梳头、洗脚这一层面,老人们也需要有人能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爱心人士应从情感层面给予更多关怀。”

“折腾式献爱心”折射慈善素养不足

作者:唐伟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折腾式献爱心”,似已成为爱心形式化的顽症。

程式化的履行和道具化的参与,让敬老院、养老院和福利院的老人们身心俱疲,也让爱心背离了初衷,成为一种让人望而生畏的折腾。

来的人搞的活动大同小异,搞搞仪式拍拍照片就走人,根本没有考虑到年迈老人们的感受。

曾有报道说,一个老人被一群人搀扶过马路,刚被扶过来又被另一群人扶了过去。

献爱心的同质化、集中化和形式化形成了“三态叠加”,也让此种运动式的爱心活动,变得肤浅而毫无章法。

老人究竟需要什么,对方能否接受这样的方式,献爱心者并没有调查,也没有征求对方的意愿,只是一种“施舍式”的单方赋予。

很多人认为,被帮扶者属于弱势群体,有人相助已属于莫大恩惠,只有主动接受而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也正是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才使得献爱心也好,搞慈善也罢,突出的只是自己的意愿,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办事,并由此导致了时间、方式的错误,爱心的形式单一而重复,民间慈善的社会效益极为低下。

要么长期无人问津,要么彼此一哄而上,要么短期受惠极多,要么长期弃之不管,社会爱心与公共慈善很难做到精准化、合理化和科学化,也没有一套有效的体系和机制,实现爱心与慈善分配的相对公平。

假若,能够有一种分配原则或干预机制,让井喷的爱心被合理使用与配置,不在短期内重复使用形成浪费,而是合理地分布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群体,那么社会公益、爱心与慈善方能活而不乱、富有生气。

解决这个问题,在技术上并不存在多大的难度。其实,只要献与接、赠与受之间做到有效沟通,并把好关口,那么爱心成折腾的状况就完全可以避免。

比如,爱心组织或者个人,要向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提出献爱心的方案和计划之时,应主动与对方联系并征求意见,按照差异化和区分化的原则去提供帮助,就能避免雷同与集中,真正“帮人所帮”而不会沦为折腾。

某种意义上讲,爱心的形式化、集中化所导致的折腾,还是慈善素养不足,整体上过于粗放化所致。

欲求精准必须科学,欲要合理应心存敬畏。慈善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素养。

只有基于尊重、关爱与呵护,才会注重方法,讲求方式,而少一点个人主观,多一些换位思考。

从现状看,从社会整体到个体,都存在相似与相同的短板。

而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形式而轻内涵”的公益氛围,也使得慈善文化少了一点人文基因,缺了一点科学要求,先天不足而导致粗放式发展。

物极必反,慈善与爱心在于心,其次才重于行。没有用心考虑和换位思考,就难以真情付出。

其结果,不但无以培植爱心,激发善念,而是折腾与伤害,并最终危及道德底线与群体信任,而粗陋的“折腾式”爱心,也会成为社会肤浅的隐喻。

献爱心也需精准发力

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读者鞠实:献爱心值得大力提倡,但爱心的具体需求,尤其是一些特定群体的需求,都是有一定限度的。平时门可罗雀,年节门庭若市,就属于一阵风似的“井喷式献爱心”,不但起不到温暖人心的作用,反而可能会成为一种伤害。

爱心需要发自内心,不能将对方当成自己秀爱心的道具,否则是在消费爱心。重庆部分敬老院或老年公寓已经对献爱心活动设置门槛,如必须提前预约、人数不能过多、限时开展等。有关机构或人员在进行爱心活动时,很有必要事先了解需求,有针对性、目的性和计划性,才能让爱心精准发力,献到实处,让弱势群体真正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与爱。

 


来源:吕梁志愿者

吕梁志愿服务网
Copyright @ 吕梁志愿者 All Right Reserved.
晋ICP备09006000号
安全联盟